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文明”这个词汇呈现较早,如《易经》中有“全国文明”(《白话》)、“文明以健”(《同人》)、“其德刚健而文明”(《大有》)、“文明以止”(《贲卦》)、“内文明而外和婉”(《明夷》)、“文明以说”(《革》)等语词,在《礼记·乐记》中有“是故情深而文明”、《尚书·舜典》中有“濬哲文明”等语词。《辞源》概括我国古代使用“文明”一词的含义,首要是指“文采光亮、文德辉耀”和“有文明的情况”。
咱们如今探究我国文明来源的这个“文明”一词的含义,首要是在20世纪初期从西方引入的,翻译西文中的“Civilization”一词。1983年,夏鼐指出“如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准则崩溃而进入有了国家安排的阶层社会的阶段”。假如依照这一个界说,那么对我国文明来源的最早探究,可追溯至20世纪20时代末郭沫若对我国古代社会的研讨。
20世纪20时代末,郭沫若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来源》一书的研讨办法来探究我国的古代社会。他在1930年出书的《我国古代社会研讨》(上海联合书店)一书的序中指出“关于未来社会的待望强逼着咱们不能不生出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认清楚过往的来程也正好决议咱们未来的走向。国际文明史的关于我国方面的记载,正仍是一片白纸,恩格斯的《宗族私产国家的来源》上没有一句提到我国社会的规模;在这时我国人是应该自己起来,写满这半部国际文明史上的白纸;本书的性质可以说便是恩格斯的《宗族私产国家的来源》的续篇,研讨办法便是以他为响导,而于他所知道了的美洲的红种人,欧洲的古代希腊罗马之外,供给出来了他未曾提及一字的我国的古代。”
郭沫若的《我国古代社会研讨》一书研讨的首要是殷商社会准则,但他研讨的意图是要写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来源》一书的我国续篇,这标明他实践上已提出了我国文明来源的问题。所以,郭沫若的《我国古代社会研讨》一书,应是我国文明来源研讨的先导。
自20世纪20时代末以来,我国文明来源研讨的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即1928—1976年的预备期(材料堆集期),1977—1985年的开端探究期,1986—2000年的全方面打开期。2001年往后,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讨的打开为标志,我国文明来源研讨又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在1928年至1976年期间,我国文明来源研讨大体上处于材料堆集的初始阶段。1928年由其时的中央研讨院前史言语研讨所考古组对安阳殷墟的开掘,可作为这一阶段开端的标志。其间,又可以1959年我国科学院考古研讨所徐旭生为探究夏文明而打开的豫西考古查询为标志,将这时期区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一方面是为了探究商代文明,对安阳殷墟进行了10年15次的开掘。发现了商代后期王都的宫廷宗庙修建基址群、甲骨档案库、王陵和千余座为祭祀王陵而献身的小墓或祭祀坑,出土了一批反映商文明特色的甲骨文、青铜礼器、武器、车饰等。这些开掘研讨效果,使吕振羽、范文澜、郭沫若、翦伯赞等一批马克思主义前史学家首要知道到商殷时期已然显现国家。后来,曾屡次掌管安阳殷墟开掘的李济,根据安阳殷墟15次开掘的收成,初次以实证研讨办法,评论了我国文明的开端和特征,于1957年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书了《我国文明的开端》(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Civilization)。李济在该书中指出:安阳殷墟标明的商文明,具有着娴熟的铸铜技能,独立打开的文字系统和一种杂乱而有功率的军事安排。这文明表现出物质生活的富庶,高度老练的装修艺术,清晰的社会安排和对先人极高祟拜的神权政治。他以为一切巨大文明的发生都是于文明触摸的效果,殷墟商文明是我国文明的开端阶段。
另一方面是寻觅殷墟商文明的源头,在山东、河南等地探究龙山期文明遗存。至1939年,梁思永研讨龙山期文明遗存,在提交第六届太平洋学术会议的《龙山文明——我国文明的史前期之一》一文中,总结了龙山文明的特征,并将龙山文明分为山东沿海区、豫北区和杭州湾区,他以为龙山文明与殷文明在十个方面有着共同点,后岗二层是豫北殷文明的直接前驱。该文实践上点明晰龙山文明时期是探究我国文明来源的重要阶段。
在这时期的后一阶段中,探究我国文明来源的首要效果,首要是环绕对二里头遗址的开掘与二里头文明的研讨来评论我国古代国家的来源,以及探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经济形状和私有制来源问题。
对二里头遗址的开掘,至1973年全面揭露出一座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宫廷修建基址,以及一批铜器、玉器和大型石磬等,并将二里头遗址的文明堆积分为四期,宫廷基址、铜器、玉器属第三、四期。这些开掘材料发布后,环绕夏文明探究或早商文明研讨,对我国国家来源问题打开了开端探究。
对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文明的经济形状和私有制来源问题的评论,首要是伴随着对各地龙山文明和齐家文明以及大汶口文明研讨的深化而打开的。其间,对大汶口文明研讨的深化及有关问题的评论,是引发对我国文明来源研讨蓬勃打开的根本原因之一。
假如说1977年曾经的我国文明来源研讨,首要是考古学上的材料堆集。即经过安阳殷墟的开掘,提醒绚烂的殷墟商文明,经过郑州商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开端的大面积开掘,追溯早商王室文明,提出了探究夏文明、夏代国家的课题;经过对黄河流域仰韶文明和各地龙山文明的考古研讨,以及大汶口文明的发现与承认,探究新石器时代晚期经济形状的改变与私有制的发生等问题,为日后探究研讨我国文明的来源奠定了必定的根底、发明晰条件。那么1977年往后,则根据考古发现与研讨的效果,清晰地提出了探究我国文明来源的课题。
标志这一阶段开端的研讨工作有两项。一项是唐兰对大汶口文明陶器刻划符号或称陶文的研讨,提出我国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另一项是由安金槐带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打开的夏文明探究过程中,在登封乐成镇西发现“王城岗”城址。
唐兰的观念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重视,并针对其观念打开了一场有关大汶口文明社会性质的学术评论。在评论中,唐兰坚持其观念,主张大汶口文明时期现已有了文字,进入了初期奴隶制社会,我国的文明史应从黄帝开端,已有6000年左右(《大公报在港复刊卅周年纪念文集》),香港大公报,1978年。
这场学术评论持续至1979年。经过这次评论,加深了对约距今5500—4500年大汶口文明中晚期、尤其是距今4800—4500年大汶口文明晚期的文明特征、社会性质的知道(拜见《大汶口文明的社会性质及有关问题的评论》,《考古》1979年第1期),以及大汶口文明晚期陶器刻划符号所表现的远古文明火花的知道(拜见邵望平《远古文明火花——陶尊上的文字》,《文物》1978年第9期)。而这次学术评论所发生的深远含义,则是在考古学界、史学界播下了打开我国文明来源研讨的种子,催发了研讨者对我国文明来源时刻与地域的沉思。
七十时代后期对夏文明的探究,是1959年豫西查询后大规模开掘二里头遗址的持续,别离在晋南和豫西打开。1977年春在豫西登封乐成镇西发现“王城岗”城址后,于1977年1月在登封召开了登封乐成遗址开掘现场会,提出了禹都阳城即“王城岗”城址,以及在河南龙山文明晚期探究夏文明、二里头文明是否为夏文明的问题,并打开了火热的评论拜见《河南文博通讯》1978年第1、2、3、4期。这方面研讨的深化与打开的评论,为探究夏文明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一起也启示研讨者先后在华夏、海岱、长江中游等区域寻觅距今4000年曾经的城址。所以,登封“王城岗”这一华夏区域距今4000年曾经城址的初次发现,实践上也为我国文明来源的研讨拉开了前奏。
1977年至1985年期间,我国文明来源研讨尚属开端探究阶段,其特色仍然是考古探究为主导,在部分范畴打开,并根据日益丰厚的考古研讨效果提出了重新估价我国古代文明,而最重要的是开端了从理论与详细个案的剖析进步行了系统研讨。这时期构成的对我国文明来源研讨有显着推进效果的效果,首要有以下几项:
其间,夏鼐的《我国文明的来源》一文,是我国文明来源研讨史上一篇划时代的文献。他在理论上澄清了以往对文明概念的模糊知道,清晰了处理我国文明来源的研讨办法与途径,以及探究的目标与规模,开端处理了我国文明的构成问题。
他指呈如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准则崩溃而进入有了国家安排的阶层社会的阶段,我国文明的来源问题应该由考古学研讨来处理,二里头文明,至少是它的晚期,是已达到了文明的阶段,探究我国文明来源的首要目标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铜石并用时代的各种文明要素的来源和打开我国文明是在我国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这些论说,为往后的我国文明来源研讨指明晰方向、奠定了根底。我国文明来源的研讨,在该文宣布之后,才开端全面的打开。
1986年至2000年是我国文明来源研讨的全面打开时期。标志这一阶段开端的研讨工作,首要是苏秉琦全面介入我国文明来源的探究并提出新的观念。在1986年7月至1987年10月的15个月内,苏秉琦以77岁的高龄,屡次承受《光亮日报》、《公民日报》、我国国际广播电台、《沈阳晚报》、《闄望》、《公民我国》等媒体记者的采访,先后前往甘肃兰州、内蒙古包头、辽宁沈阳与兴城、浙江杭州、四川成都、山东长岛、山西忻州、辽西牛河梁等地讲演、调查,发生了多篇论说,提出了:“辽西发现的红山文明晚期的‘坛、庙、冢’等遗存,是中华文明的新曙光”这一把中华文明史提早了1000年的观念;还提出了“要恢复中华五千年文明古国前史的原本相貌,恢复中华民族前史在国际史上的位置”的奋斗目标。苏秉琦提出这些新观念的直接结果,一种原因是在学术界引起了争辩,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促动了我国文明来源研讨的打开。
1989年,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地点时任所长徐苹芳掌管下组成了文明来源课题组,开端了有安排、有方案的探究我国文明来源的研讨工作,进一步推进了我国文明来源研讨的全面打开。
1986年至2000年期间,我国文明来源研讨的最大特色是广阔学者热心参与,学术思想非常活泼,触及的研讨范畴与时空规模空前广泛,杰出地展现了与我国进入新的前史打开时期相适应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学术景象,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史前考古和夏商周考古学的打开,促进了我国先秦史的研讨。详细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1986年至2000年宣布的有关我国文明来源研讨的论文,数量很大,约有800多篇。
1987年以来,每年宣布的相关的研评论文都在四五十篇以上,而且逐年添加。其间1996年有80多篇,1998年、1999年别离达到了近100篇。其一年的研评论文数量就超过了1980年曾经的总和。一起还出书了《我国文明来源新探》(苏秉琦著,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97年,三联书店,1999年。)、《我国古代文明与国家构成研讨》(李学勤主编,云南公民出书社,1997年。)、《农业发生与文明来源》(严文明著,科学出书社,2000年。)、《我国前期国家》(谢维杨著,浙江公民出书社,1995年。)等几部研讨专著。对我国文明来源形式的知道,开端构成了以苏秉琦、安志敏、严文明等人别离代表的几种学术研讨门户。
2.1986年至2000年期间的我国文明来源研讨,使用的研讨办法有多种多样,提出的学术观念有许许多多,有些则是对有关问题知道的不断深化。其间,数量比较多的、构成干流的研讨取向,首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首要是对摩尔根、恩格斯等经典著作所确认的“文明”、“国家”等概念的了解,来探究我国文明的来源。这种研讨取向的论文数量,占有较大的份额。
第二种首要是与国际上其他几个文明来源中心的比较研讨,或是引入现代西方学者对“文明”、“国家”等概念的研讨效果,来评论我国文明的来源。
第三种首要根据我国古代社会及其文明打开的本身特色,来探究我国文明构成的时刻、地域、形式等,提出了许多术语。
第四种首要是力求经过文明来源研讨,处理夏商周三代之前、尤其是处理距今6000年左右至距今4000年左右这一阶段的社会形状与特色等问题。或是经过研讨文明的前期打开,处理三代的社会形状与特色等问题。
第一种探究途径,首要是经过研讨文明要素的发生、构成与打开,如文字、城址、宫廷、礼制修建、青铜器、玉器、礼乐器、掩埋准则,乃至是王权、神权,以及“王室”文明要素,等等,来探究我国文明的来源。
第二种探究途径,侧重研讨文明的本质特征,如私有制、阶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杂乱社会、国家政权机构等,来探究我国文明的来源。
第三种探究途径,侧重探究我国文明构成的形式和特色,如原生文明、次生文明、文明交流发生文明,多元一统、神权与王权偏重、区域文明化进程的特色,等等。
第四种探究途径,首要是探究文明构成的动力、机制与布景。如农业打开、环境改变、文明传达、管理洪水、战役、祭祀、对财富的贪欲等对文明构成的效果,等等。
第五种探究途径,首要是经过对文献的收拾,来探究我国文明的来源,尤其是探究传说时代的社会情况,力求将文献研讨和考古学研讨进行整合。
4.经过1986年以来对我国文明来源的研讨,在前一阶段研讨效果的根底上,根本构成了四种有关我国何时进入文明时代的干流观念。
第一种观念以为,在二里头文明时期我国进入了文明时代。这是由于现在从考古学上可以将我国文明社会构成说得比较清楚的,仍然是二里头文明。
第二种观念以为,在龙山文明晚期我国进入文明时代。这首要是很多的考古发现标明,许多文明要素在各地的龙山文明晚期现已构成。
第三种观念以为,在距今四五千年间我国进入了文明时代。这大致是以华夏、海岱等各个首要区域内龙山文明构成的时代为根据。其间,华夏区域的陶寺文明渐渐的呈现高层次的文明内在应是一个重要的界限。
第四种观念以为,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进入文明时代。这首要是以红山文明晚期、良渚文明前期、仰韶文明晚期等发现的高层次的文明遗存为首要根据。
5.经过1986年至2000年对我国文明来源的研讨,在微观上获得了重大进展。
首要是开阔了研讨视界。经过比较研讨,知道我国文明在国际文明中的位置。经过评论,各研讨者之间,相互得到启示,对一些问题的知道,有的构成了一致。
第二、对一些概念加深了知道。如对“文明”、“国家”等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发现了一大批距今四五千年或五千多年的高层次的文明遗存,丰厚了我国远古文明的内在。假如说这还不行将我国文明的构成时刻向前推进了几百年,那么这至少是将我国的一些文明成果向前推进了几百年,乃至是上千年。
第四、对几个首要区域,即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比较优胜的区域,其文明化进程,看得越来越清楚了其间,华夏区域在我国文明来源过程中的效果与位置,也渐渐变得显着,对其有了更深入的知道。如龙山时代构成的以华夏为中心的文明散布格式,龙山时代华夏的陶寺文明及时代晚于它的二里头文明所显示出来的在我国文明进程中的效果等,都是不可能被轻视的。
第五、对我国古代社会的特色,尤其是公元前1万年以来或者是距今6000年以来至秦统一前的社会特征与特色,打开阶段等问题,加深了知道还构成了有关我国国家来源与打开的新的学术系统。即苏秉琦探究提出的我国国家来源阅历了古国、方国、帝国三个打开阶段和原生型、次生型、续生型三种打开形式,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式的构成特色等新的知道。
第六、进一步确立了1983年由夏鼐指明的我国文明是土生土长的文明,并得到举世公认。
这些研讨效果的获得,为我国文明来源研讨在21世纪的持续深化打开奠定了坚实的根底。(节选自朱乃诚:《我国文明来源研讨的进程》,《史林》2004年第1期)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